笔趣阁 > 玄幻小说 > 全京城都在盼着楚王妃失宠 > 第1078章 深明大义
    “那我也要一个,一定要长姐亲自绣的。”赵承仁没心没肺的笑道。
    这孩子可爱是可爱,不过,赵攸宜很想揍人。
    “好,待会儿告诉我你们喜欢什么图案,改日做好送到两位弟弟府上。”赵攸宜仍是一脸笑意。
    方承启起身朝攸宜敬酒:“有劳长姐费心了。”
    他觉得今日之宴还是少开口为妙,不寻常的意味太过明显,还是做一名普通看官的好。
    攸宜点了点头,再次看向太子:“香囊上面的图案太子弟弟可还喜欢?”赵攸宜俨然一副寻常人家姐弟聊天的模样。
    太子恭敬道:“莲花清雅秀致,多谢长姐。”
    “你喜欢就好。”
    苏婉茵就在长公主身边,听着长公主提起那个香囊,心道,不会是自己做的那个吧?
    可又觉得不会,长公主送给弟弟的生辰礼物怎么会是她做的香囊呢。
    直到太子说莲花清雅秀致。
    苏婉茵像是想到什么紧张了一瞬,毕竟,香囊也是私密之物,女儿家之间相互赠送倒也没什么,可异性就……
    不过又觉不可能,她的身份只怕做太子的妾都不够。
    太子光风霁月,神仙般的人物,又是大齐未来之主,她如何配得上。
    这样一想,很快释然,大抵是长公主觉得香囊里的草药驱蚊功效不错吧。
    正在苏婉茵放松之时,又一道声音响起了:“长姐,你身旁这位是哪家的姐姐,臣弟怎得从未见过?”
    赵承仁问了大家都好奇,可谁都不好意思问的话。
    方承启兀自喝酒,二哥这张嘴最可爱了,每次的话都能代表大家的心声。
    陆玉庭一副看笑话的模样,看了眼给赵承仁使眼色的陆九思。
    陆九思随即坐好,二表哥明明长了张最能蛊惑人心的脸,却偏又长了张口无遮拦的嘴。
    在惹恼长辈的排名上和小叔叔之间的比分咬得很紧,不分伯仲。
    话说,小叔叔已经好几日未回家了,这次已经破了离家出走不超过三日的记录了。
    昨日,他昨日派人寻遍了小叔叔常去之地,并没有找到,他的那些朋友也没有人见过他。
    看来这次真的被大爷爷打狠了,待明日他再派人悄悄去寻吧。
    苏婉茵看向长公主,目光亦有不解,不过,很快消散。
    她答应长公主的话她都记得,随长公主入京便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。
    是以,她也没什么好好奇的。
    无论是何命运,她都接受。
    赵攸宜对苏婉茵这种宠辱不惊的态度十分满意,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笑容。
    赵攸宜看向皇后:“母后,还是你来说吧。”
    她的任务是替母后为太子弟找到合适的女子,至于位份如何,这就不是她能做主了。
    陆瑶笑了笑:“今日是太子生辰,本宫和皇上请太子下山,除了庆祝生辰,还要公布一件喜事。”
    陆瑶语气顿了下,看向苏婉茵:“这位是风城的苏小姐,是本宫和皇上为太子亲选的良娣。”
    苏婉茵听到太子良娣时着实愣了,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竟然是真的。
    而且还是太子良娣!
    赵攸宜小声提醒:“苏小姐?”
    苏婉茵这才起身行礼:“臣女苏婉茵多谢皇上,皇后娘娘。”
    陆瑶看着她故作镇定的样子笑了笑:“好孩子,日后好好伺候太子。”
    之前提起太子妃人选太子总是借口推诿,既然太子妃人选关乎社稷,又牵扯京中世家,那太子良娣只要貌美贤淑便可,家世什么并不重要,这次他总不好拒绝。
    “臣女遵旨。”苏婉茵屈膝行礼,十分柔顺。
    苏婉茵整个人有些凌乱,心里慌的很,手指无措的蜷缩在一起,下意识的朝太子看去。
    而太子的表情似乎……并不满意。
    苏婉茵低头轻轻咬了咬唇,尽量让自己心绪平静。
    太子乃出家之人,对这种事自然不上心。
    太子亦是风中凌乱,这次下山他便知道,大抵不会好。
    这些年不少世家将家中子弟送到山上出家,为的是什么,他很清楚。
    身为臣子想让家族更进一步,族中子弟有所作为这都无可厚非。
    只是,他不喜被人左右。
    那些名门淑女很好,但在他看来,妄念过多,失了本心,便是业障。
    业障太多于修行不利,于社稷更不利。
    “阿弥陀佛!”赵承宣这句阿弥陀佛包含着无奈和反对。
    但他的阿弥陀佛不会有人理会。
    选太子妃你反对,太子良娣你还反对,你到底还是不是我儿子?
    赵恒就是这个态度,看了眼太子,清了清嗓子道:“此事已定,太子在下月十五前选个吉日吧。”
    他不是师承唐钰吗?想必能算个好日子。
    皇上话落,太子虽不能说面如苦瓜,但的确是找不到任何喜色。
    说实话,有点尴尬。
    赵承仁没这点眼力劲:“下月十五前,那就只剩一个月了,恭喜太子哥喜纳良娣。”
    众人:我们都知道,不但只剩一个月,好日子也就那么几个。
    赵恒看向二皇子难得点了点头表扬道:“你是个懂事的。”
    “多谢父皇夸赞。”二皇子喜咪咪的道。
    这句话一出,更让太子无法开口。
    宴会结束后,陆瑶留下太子单独叙话:“你说暂不考虑太子妃,母后依你便是,只是,你到底是东宫太子,满朝文武都关心着你的一举一动。”
    “母后,儿臣在佛前立誓,出家十年,如今还有两年,有违誓言,恐佛祖怪罪。”赵承宣道。
    “是母后做主为你选良娣,佛祖若怪罪怪罪母后便是。”
    “母后!”
    “你的身份特殊,佛祖深明大义自是明白,你既还有两年期满,母后亦不逼你回朝,只是你知道,你长姐已经年满十八,你还要她为你扛到几时?”陆瑶最后一句话虽没有疾言厉色,但却如一记闷棍打在赵承宣身上。
    “母后恕罪,儿臣知道了。”
    “太子妃人选既难以定下,又要让朝堂安心,便先选一位良娣,母后看这位苏小姐很是合适,你莫要辜负了她。”
    “儿臣遵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