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穿越小说 > 书生的悠闲生活 > 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势力求情
    此刻,气氛有些沉闷。
    赵皇盯着殿下的王琛。
    身为礼部尚书,王琛在朝堂上一向都属于很低调的存在。
    多年来朝堂党争不断,但王琛仿佛置身事外。
    不仅仅是王琛本人,就连王家,在整个京城都十分低调。
    当年,王家也是京城数一数二的大家族。
    要论起底蕴来,王家比唐家也差不了多少。
    王家若是想要成为唐家那样的存在,也不是不可能。
    然而,王家却并没有。
    自从当年那件事情发生之后,王家便彻底的淡出了众人的视野里。
    而王琛本人,却也是非常低调。
    正因如此,赵皇才很放心的将整个吏部交给了王琛。
    王琛也没有让他失望。
    这些年来,王琛掌管着吏部,掌握着全国官员的任免升迁。
    所有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,不需要赵皇操心。
    而王琛的忠心,也不需要有任何的怀疑。
    在赵皇的眼里,王琛一直都是他看重的权臣。
    然而。
    今日。
    他眼中的这位权臣,竟然出现在了他面前。
    在为沈桥求情。
    这让赵皇内心无端的涌起了几分火气。
    他盯着殿下的王琛,开口道:“此事,朕已经有定论。王爱卿若是没有其他事,就先行退下吧。”
    这话,就是在赶他离开了。
    王琛抬头望着殿上的赵皇。
    不知为何,此时他竟然感觉到了几分不寻常的味道。
    殿上的天子,好像有些陌生了。
    这让王琛的心中一沉。
    望着赵皇那冰冷不带几分表情的眼神。
    王琛知道。
    此事,这位天子已经下了决心。
    恐怕,他是劝不住的。
    “既然如此,那臣告退了!”
    王琛拱手之后,转身离开。
    出了大殿之后,王琛往旁边的小道走了片刻。
    在殿旁的楼梯处,正站着一道身影。
    李未晞双手抱胸,面色正平静的望着王琛。
    王琛走上前去,叹了口气:“陛下这一次,似乎铁了心要砍他的脑袋……恐怕,救不了他了。”
    王琛摇摇头。
    他今日能来到这里,自然是受了李未晞的请求。
    对于这位外甥女,王琛一向都是很疼爱的。
    三妹去世的早,王琛一直心疼这个外甥女。对于李未晞的请求,他这个当舅舅的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。
    当然,这么多年来,李未晞也很少求过他。
    甚至,可以说没有。
    这一次,都算是破天荒了。
    也足以说明,那个沈桥在李未晞心目中的地位。
    王琛作为一个人精,怎么可能不知道?
    自己这个外甥女跟那个沈桥之间的故事,早就在京城流传已久了。
    只不过……
    王琛看了李未晞一看,叹了口气。
    他并不看好。
    听到王琛的回答,李未晞脸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。
    她只是点点头:“谢谢舅舅!”
    王琛叹气:“恐怕这一次,他真的要出事了……你说,他也不像是个傻子,怎么会干出这么愚蠢的事情。劫狱?这是有脑子的人干的出来的事情吗?”
    说着,王琛看向李未晞:“舅舅知道你一时间可能接受不了,但这件事情,你也千万不要乱来。陛下决定的事情,你要是乱来,会引起很麻烦的后果……”
    王琛的确是有点担心自己这位外甥女乱来。
    主要是李未晞的性子,谁也掌控不了。
    而且,她的身份太敏感了。
    这一次,是沈桥跟陛下之间的斗争。
    若是她参与进去,事情的性质就变了。
    李未晞的身份不一样。
    一旦她参与进去,做舅舅的王琛自然不能坐视不理。
    自然而然,便也将王家给拉下马。
    难道说,王家要跟陛下作对?
    当然,这不是最严重的。
    最严重的,还是李未晞的爹!
    她爹手上,可是掌握着江南几十万的兵马啊!
    手握如此重兵,早些年便已经让陛下忌惮不已。
    若是这个时候,李未晞站在了陛下对立面,恐怕会加剧君臣之间的怀疑。
    以陛下的性格,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。
    而那位江南总督……又是一位非常护女之人。
    万一到时候一不小心闹大了……
    王琛简直不敢想象。
    “舅舅,你放心吧。”
    李未晞像是看出了王琛的想法:“我不会乱来的。”
    “那就好!”
    王琛猛然松了口气。
    不会乱来就好。
    只要她不乱来,一切都好说。
    似乎想到什么,王琛又开口道:“这天底下优秀的男子多的是,有才华的也数不尽数。到时候,舅舅再给你介绍,舅舅跟你说……”
    王琛说到一半。
    李未晞突然看了他一眼。
    眼神平静。
    平静中带着一丝冷意。
    王琛立刻闭嘴了!
    堂堂礼部尚书,几乎是权倾朝野般存在的权臣,此刻还有些忐忑。
    “舅舅错了,舅舅不该胡说八道的……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大殿中。
    赵皇阴沉着脸色:“查,去给我查,查民间到底怎么回事?”
    “是。”
    很快,便有侍卫的身影消失不见。
    紧接着,旁边的小太监小心翼翼询问道:“陛下,门外还有数位大臣求见……”
    赵皇阴沉着脸:“都是来求情的?”
    小太监小心翼翼点头。
    “是的。”
    “他们当真没把朕的话放在眼里了吗?”
    赵皇此刻很生气。
    他异常愤怒。
    感觉自己的皇威受到了挑衅。
    本以为,唐家倒台之后,他趁机清洗了朝堂之上的异党,将权力抓到了自己的手上。
    他本以为,他终于可以将朝堂掌控在手上。
    然而此时,赵皇才意识到。
    这朝堂之上的局势,早已经运作了多年。朝中世家门阀根深蒂固,岂是他一朝一夕能改变的?
    即便唐家倒了又如何?
    这朝堂之上,依旧还是别的势力存在。
    即便是他想杀个人,都有这么多人阻拦。
    他这个皇帝,做的可真憋屈。
    “杀,都该杀!”
    赵皇冷冷开口。
    “凡是任何给沈桥求情的人,全部拖出去重责十杖棍。若是还有敢为沈桥求情的,削官下狱!”
    ……
    这一日,宫门外,为沈桥求情的数位大臣,被拖到了南门杖责十棍。
    其中,甚至还有朝中元老级别的大臣。
    就连那礼部尚书都在其中之列。
    这个消息一出,再次引起了朝中的喧哗。
    陛下这一次……竟然如此坚决?
    任何为沈桥求情的人,竟然都会遭到杖责?!
    陛下他,当真如此绝情了吗?
    陛下当真就如此想杀那沈桥?
    这时,众位大臣才终于意识到。
    陛下的究竟决心有多绝。
    不少大臣在幸灾乐祸之余,难免又有几分兔死狐悲的心思。
    这沈桥,前不久之前可还是陛下身边的宠臣啊。
    是陛下最信任的臣子,是朝中权势最大的臣子。
    所有人眼中,已经即将权倾朝野的大臣。
    然而,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从云端跌落。
    不但成为了阶下囚,甚至还即将丢了小命。
    这让朝中的一大帮大臣惋惜的同时,深深意识到了,什么叫伴君如伴虎。
    就连沈桥这样受宠的臣子都一夜之间沦落这样的下场,那他们呢?
    万一哪一天,陛下突然变了脸,如此对他们了呢?
    谁敢保证,这一天不会轮到自己头上?
    这些朝堂上的大臣,难免会有几分这样的心思。
    这位陛下,似乎心思真的很难猜。
    不过,在兔死狐悲之前。
    沈桥的下场,在很多人眼里终究还是大快人心的。
    先前捧得多高,现在就摔的多惨。
    那些原本痛恨沈桥之人,瞧见沈桥如此下场,也是心中痛快不已。
    然而。
    事情却远远的没有结束。
    那些劝谏陛下之人,被陛下权杖之后,并没有就此放弃。
    这当中,有站在沈桥这边的大臣。
    也有一些,朝中刚正不阿的言官。
    不得不说,任何年代,任何朝代,都会有这么一种人的存在。
    先前沈桥得势的时候,反而是这帮言官抓着沈桥不放。
    各种找沈桥的麻烦,隔三差五要从沈桥身上找出点问题来,然后去跟陛下告状。
    就好像沈桥如果太完美了的话,就是他们的失职。
    哪怕是沈桥在最得势的时候,这些言官不敢太过于放肆嚣张。
    但是,依旧还是抓着沈桥的小把柄不放。
    然而,当沈桥现在落难之后。
    也是他们站了出来,去找陛下,试图为沈桥讨回一个公道。
    沈桥的确罪大恶极。
    身为朝廷命官,知法犯法,竟然去劫狱。
    这等罪行,天理难容。
    但是,即便如此,在他们眼里,沈桥也罪不该死。
    沈桥的行为该死。
    但是,毕竟沈桥也做出过重大的贡献。
    在这些言官的眼里,沈桥的功劳,终究还是不能忽视的。
    正因如此,陛下的旨意,实在是有些太重。
    甚至难免让人怀疑,有别的原因在里面……
    至于是什么原因,言官们不知道。
    但是,并不影响他们劝谏陛下。
    哪怕是挨了棍杖之后,他们躺在床上下不了床。
    也仍然要从喉咙里发出那一声劝谏……沈桥杀不得。
    不得不说,这帮言官的确是把赵皇气的不行。
    这也难怪。
    平日里,听着这些言官各种找沈桥的麻烦,赵皇本就有些烦躁。
    如今,当他决定收拾沈桥的时候,偏偏这帮言官又跳出来,说沈桥不能死……
    他们可真烦人?
    如果是以前,赵皇或许还真的不能奈何这些言官。
    毕竟,这些言官虽然官职不高。
    但是却杀不得。
    一旦杀了这些言官,赵皇就难免会落下一个不听劝谏的昏君名头来。
    谁想当昏君?
    赵皇明显是不想的。
    所以,之前即便是这帮言官怎么看怎么不顺眼,怎么看怎么想抽他们。
    但是……就是不能杀!
    正因如此,也导致了这些言官胆子越来越大。
    越来越觉得自己站在了正义这一边,批判着整个世界。
    然而这一次,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。
    赵皇,终于还是对这帮言官下手了。
    这帮言官不依不饶的跑去上奏,跑去劝谏。
    这一次,当真是将赵皇惹恼了。
    这帮言官,不少人当场就被摘取了乌纱帽。
    这个消息,再次引起了轩然大波,引起了朝廷不少官员的不满。
    但是,效果是显著的。
    当赵皇杀鸡儆猴的解决了一帮言官之后,再想去找陛下劝谏的人,明显就少了。
    虽然,这帮言官自诩清高,自认为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,自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。
    但是……
    他们终究心里多少还是有点逼数。
    如今陛下的决心,所有人都看到了。
    陛下是铁了心的要杀沈桥。
    任何劝谏的人,他完全不听,反而还会大发雷霆。
    这个时候,他们虽然觉得陛下的行为不妥,但也没人再继续站出来送人头。
    毕竟,陛下如此决心,已经不是他们能改变的了。
    而此时,民间的舆论,也愈演愈烈起来。
    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,沈桥被陛下贬入天牢的消息,便在民间悄然的传播起来。
    当然,这个悄然自然不是偶然。
    这一切,自然都是刻意安排的。
    当初沈桥还没到京城时,便早已经安排人开始渗透进京城的三教九流底层当中。
    在别人根本瞧不起的圈子里,沈桥已经牢牢的掌握了其中大部分情报消息传递的方式。
    得民心者得天下。
    最让人瞧不起的社会底层,往往便是民间舆论最重要的一环。
    这近一年的时间,沈桥每个月都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在其中。
    收买人心,维持现有的情报线。
    同时,也为了更好的隐藏身份。
    养兵千日,用在一时。
    一开始,沈桥并没有打算用上这张底牌。
    他只不过是下意识的想要多准备一条后路罢了。
    却怎么也没想到,这张谋划了大半年,只是有备无患的底牌,最终还是用上了。
    在沈桥安排大当家的第二天,叶柔竹便找到了情报的接头人。
    正式接管并且开始下达命令指挥众人行动。
    搞舆论这种事情,没有人比沈桥更熟练了。
    从当初寒醇楼的开业开始,这就一直都是沈桥的拿手好戏。
    而沈桥的这些下人,也早就学会了这一招。
    灵活贯通了。
    几乎是在一夜之间,沈桥下狱的消息,便传了出去。
    同时伴随着的,还有一个关于沈桥下狱背后,可歌可泣的故事。
    “惊,赵国第一才子,当今的太子太傅沈桥,被陛下下旨抓入天牢。”
    “有情有义,为救兄弟,沈桥四处奔波,竟以身涉险劫狱救人。”
    “感天动地,世间竟还有如此动人兄弟情。有一种兄弟,叫沈桥为你劫狱。”
    “沈太傅罪不至死,陛下受奸臣蒙蔽,竟意图斩首沈太傅。”
    “还有天理吗?还有王法吗?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几乎是一夜之间,这个故事和与舆论,便在京城彻底火爆。
    ……